滕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滕州二中

>学校首页>德育之窗>仰望国旗>内容详情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发布时间: 2025-06-24 08:24 发布单位: 滕州市第二中学 浏览量: 49 【公开】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刘洋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6月26日,是第38个国际禁毒日,也是我国的“全国禁毒日”。

毒品,是吞噬生命的恶魔,是摧毁家庭的祸首,更是危害社会的毒瘤。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通过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据统计,1838年输入中国的鸦片高达4万箱,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国民体质严重受损。当时京城官员中,十之五六都染上烟瘾。

林则徐说:“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震惊世界。此次事件历时23天,共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达237万余斤。

禁毒决心、民族气节使炎黄子孙为之振奋。   

然而,从鸦片战争到现代新型毒品的泛滥,毒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痛从未停止。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吸毒致死的人数超过20万,而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近60%。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一段段凋零的青春。

毒品不仅能摧毁人的健康——损害大脑、引发心脏病、传播艾滋病,更能扭曲人的灵魂。吸毒者为了获取毒品,不惜倾家荡产、欺骗亲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更可怕的是,许多青少年因好奇、攀比或交友不慎,误入毒品的深渊,最终坠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如今的毒品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海洛因、冰毒,而是披上了各种伪装:

“奶茶”“跳跳糖”:看似普通的零食,实则是合成毒品。

“笑气”“电子烟”:打着“时尚”“潮流”的幌子,实则严重损害神经系统。

“聪明药”:某些学生误以为能提高成绩,实则是成瘾性极强的精神药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青春无法重来。面对毒品的诱惑,我们必须坚定地说“不”!

我们要提高警惕,学会拒绝:不接受陌生人给的食品、饮料。不因“朋友义气”尝试毒品,真正的朋友不会害你。

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多运动、多读书,用积极向上的活动充实自己。远离酒吧、夜店等高风险场所。

我们要勇敢举报,保护自己和他人:发现涉毒行为,立即向家长、老师或警方报告。

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青春无法重来。让我们铭记那些因毒品而凋零的生命,珍惜自己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同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青春护航,为家国担当!

谢谢大家!



主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鲁ICP备05024170号-1
技术运营支持: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服务邮箱:service@asred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632-5501722     举报邮箱:tzdjz@163.com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