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中学 朱红
做为一名教师,整日与学生打交道,看了太多不愿学习的孩子,体会了很多面对这些孩子时的焦灼,也时常在问,为什么这些孩子不愿意学习呢?当然原因有很多,不可能一概而论。但有时也在想,关于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家长,社会和学校真的给了这些孩子正确的引导了吗?
记得教育界前几年宣传过一个学校,很多老师也去那所学校学习过。印象很深的是那所学校在校园,教室等地方制作了很多标语,比如“入室即静,怕苦莫入”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不能改变父母心酸的过去,我苦读渴望改变父母的将来。”当时看到条标语,我的心一颤,紧跟着有丝丝冷意漫上心头。只觉得这条标语是那么沉重,把改变父母的将来这么沉重的负担变成学习的动力压在这些十几岁孩子的身上真的合适吗?这是在宣扬学习是孝顺父母的重要方式吗?我总在想,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在学习的路上走的比较顺畅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话或许是动力,是促进。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我不知道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甚至那些学也学不会的孩子面对这条标语该有多么的无奈与慌乱!是不是我们在告诉孩子,如果你成绩不好,那么你就无法改变父母心酸的现状,你也无法给父母一个幸福的将来?我们是不是现在就把这些十几岁的孩子的未来宣判为死刑?而对于一些懂事孝顺却学习不好的孩子,这样的标语是不是会让这些孩子的内心焦灼自责疲惫?如果可能,我们能不能不要把孝顺等同于学习?我们能不能告诉这些孩子,爱学习绝对是孝顺父母的方式,但学习好绝不是孝顺父母的唯一方式。帮父母盛碗饭,帮父母泡杯茶,替父母做一些家务,陪父母说会话......这不都是在孝顺父母吗?即便父母的现状很心酸,我也相信,再心酸的父母面对一个孝顺乖巧的孩子心里也会有无限的满足与欣慰,绝大多数父母的第一愿望只是子女的平安健康以及平平常常的天伦之乐!有一个学生,成绩非常差,一次检查作业没有完成,下课他跑来很诚实的对我说:“老师,我周末帮家里掰玉米拉玉米秸了,所以没写完作业。”我说:“先表扬你一下,帮家里分担农活,是个好孩子。但还要批评你一下,干农活也要把作业写完,补上给老师送来。”这个孩子很乖的补作业去了。我总在想,这个孩子虽然成绩很差,但以后绝对是一个好儿子!不要说通过学习改变父母将来的现状了,这个孩子现在就用行动温暖着父母的心,即便他的父母再劳累,面对一个那么壮实的孩子在帮自己干农活,心里难道不会有无限的满足吗?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强求他要学习好才可能孝顺父母呢?
看过很著名的一个作家的一段话,大意是说要求孩子用功读书是为了将来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好的工作是为了给孩子尊严和快乐。一直很喜欢这个作家。但看到她说的这段话,内心实在不敢苟同。我不知道这个作家心里什么是有意义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才能称为给人尊严?我又一次想到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考大学无望的孩子。依照这段话,是不是在告诉那些孩子,不用功读书,读书成绩不好,连尊严和快乐都没有了?怎么可能?人生的路那么长,我们凭什么断定不用功读书,就断送了这一生的尊严与快乐?我见过一个卖水果的商贩,他的生意总是特别好,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与满足。我见过一个菜煎饼小摊的女老板,每天用自己的双手摊煎饼,抽空带着母亲和孩子去旅游。我还见过做烧饼卖的一家子,夫妻俩做烧饼,老母亲帮忙,孩子绕膝,一家子每天都暖意融融......这些人绝对不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也从未上过大学,但他们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双手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你们谁能判定他们没有尊严和快乐?
记得自己上中学的时候,家长经常对自己说“升学考试是人一辈子最关键的几步”等这样的话。自己也一直是个读书用功比较省心的孩子。但当自己的努力却没有换来高考的丰收时,犹记得自己当时是多么的颓废与不甘。觉得整日努力学习真是太傻了,为什么自己的汗水却得来这样的欠收?庆幸的是后来自己明白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高考以后的日子实在是比树叶还稠,怎么能拒绝它们生命的翠绿呢?
所以,让我们重新审视学习的目的,再正确的给这些孩子以引导。让学习不再等同于孝顺,等同于名利,等同于将来的一切,让学习回归到自己本身的意义,不再牵扯其他!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