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窝进士”指的是仲永檀。仲永檀(1698——1742年),字襄西,滕州市西北郭里(今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一带人。
仲永檀自幼家贫如洗,经常缺粮少柴。他衣衫褴褛,一瓢饮,一箪食,却以读书为乐。这年正值京城开考。四年一次的会试,仲襄溪苦读经书,学富五车,即使缺少盘缠也要去参加会试。临行,妻子把他那件破长衫洗净补好,又为他蒸了几锅高梁窝头,装了满满一口袋面,作为千里旅途的饭食。
他,背着一口袋高梁窝头,昼行夜宿,饿了啃个凉窝头,渴了喝一碗山泉水。眼看着口袋里的窝窝头一天天减少,当口袋里还剩下两个窝窝头的那天,他赶到了京城。谁知,考期已过,这一晚不要紧,就要再等四年。家中慈母、贤妻还眼巴巴地盼着自己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呢!可自己连考场都没进,还有何面目去见家乡父老、亲朋?这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若不堪言。他想到这些,不由得泪湿衣衫。后来索兴守着两个高梁窝头失声痛哭起来。可巧,这天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了解考场选拔人才的情况。乾隆皇帝看到仲永檀守着两个铁硬的,闪着蓝光的高梁窝头痛哭不止,遂动了恻隐之心:这儒生或许是个人才也未可知,我何不给他一次补考机会。于是,乾隆皇帝指着窝窝头对仲永檀说:“不要哭了,你就以这窝窝头写篇赋吧!”众人孤疑,面面相觑。仲永檀自然喜出望外,手握毛笔,凝神静思。只见他饱蘸浓墨,运笔如疾风掠过,一篇惊风雨,泣鬼神的佳作《窝窝赋》一气呵成。当时,乾隆皇帝读了《窝窝赋》,连声说好。遂补仲永檀进士及第。后改庶吉士,授编修,迁湖北乡试副考官,复迁陕西道监察御史。仲永檀误考,却被皇帝钦点进士,全凭一篇《窝窝赋》。在鲁西南一带一时传为佳话。仲永檀这个“窝窝进士”和他的《窝窝赋》就这样流传下来。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