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关键在分寸。
教育是关系学,陪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父母角色的缺失常常是孩子成长的缺憾。当然,陪伴也有远则怨,近则不逊的烦恼,陪读带来的也不尽是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局面。
严师出高徒是良训,却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得不到理解的严就是暴政,无节制的宽容只会助长学生的胆量,把管理者看得很轻很轻。
管理的初衷是和学生站在一起,对抗人的惰性,激发学生潜力。只是,管理一旦过度,就会放大学生情绪,抑制向上的力量,稍不留神,管理者就会走到了学生的对立面。从此,一切善意都可能戴上别有用心的面具。
管理就是抓反复,反复抓。只是管多了,班级就可能少了活力,死气沉沉。倘若放任自流,又会淡漠了纪律意识,失了分寸,扰了秩序,从而模糊严肃与活泼的界线。
爱是教育的灵魂,但爱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有时候,爱一个孩子却会让更多的孩子受伤,多情似无情,没有规则约束的爱只会侵损规则的公正性,从而让爱成为徇私、偏袒的代名词。
教育的方向是让学生遇见更强的自己,但教育者却要学会示弱。强光除了可以照亮前方,有时候也会刺痛人的双眼。因此,谦虚的人要偶尔露峥嵘,成功的人要学会放低姿态,向孩子示弱。
教师的优势是占有舆论的高点。教育者说少了,思想的高地容易变色;说多了,才能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只是,话说三遍淡如水,说太多了,就像往溶液里注了水,教育的浓度就会变淡。做错,不堪设想,现在的教育生态只能做对,不能做错。做对是本分,说错、做错就是自毁前程。
人勤地不懒,一勤天下无难事。只是,有时候,一个人的勤快换来的不是一群人的勤快,而是一家子的懒惰。父母陪读,原本是想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支架,孰料竟成了孩子成长的拐杖。
我们杜绝“棒杀”,倡导赏识教育。大多情况下,一个学生在赞扬中比在指责声中成长得会更好。只是,听得表扬多了,就是忠言也逆耳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得一点风寒,为了安全,教育者好话说尽,然后赔上笑脸,直至跪着教书了。
教育是一件浪漫的事。身在其中,你才明白,教育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教育的门槛很低,谁都可以说上几句;教育的天花板很高,即便大家之说,也是一家之言。
教育像是中国的厨艺,关键在盐少许,至于到底是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倘若你照着说明书,亦步亦趋地学,我想不是咸了就是淡了,味道总是不对的。
教育是一种智慧,智慧的关键在分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