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级索镇中心小学

>学校首页>菁菁校园>校园风采>内容详情

欣赏 《送灵澈上人》

发布时间: 2024-12-17 20:20 发布单位: 滕州市级索镇中心小学 浏览量: 300 【公开】

送灵澈上人


[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纯写景,如一幅美妙的景物画,为唐代山水诗名篇。


“灵澈上人”是唐代诗僧,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寺出家。“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刘长卿从贬谪地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回到润州(今江苏镇江)待官。当时灵澈上人云游江南,留宿在润州竹林寺。


这首小诗记叙了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暂回竹林寺归宿的情景。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一二句


写竹林寺,这是灵澈在润州的暂住处。“苍苍”即幽远苍茫。“杳杳yǎo”即隐约,依稀。“竹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


“苍苍”“杳杳”,说明这是诗人想望中的竹林寺,暗示了灵澈欲回竹林寺,诗人与灵澈正在分别之际。


“钟声晚”表明这时已是傍晚。佛寺早晚以钟鼓报时,所谓“晨钟暮鼓”。


诗人在分别之际,眺望暮色苍茫中灵澈即将归去的竹林寺方向,似乎听到了隐约传来的钟声。这想望到的、聆听到的,诉诸于笔端,竟是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三四句


写诗人目送灵澈归去。灵澈背着斗笠,沐浴在夕阳的余晖里,独自向苍茫的山中走去,越来越远。


“荷hè笠”即背着斗笠。“荷”是背着。


“青山”点出竹林寺在山中。


“独归远”含义丰富。在诗人,显出他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心中满是离别的不舍;在灵澈,则表现出他闲适淡泊和清寂的风度。



这首诗朴素清秀,精美如画。


画面上的寺庙、晚钟、夕阳、青山,以及沐浴着夕阳余晖渐行渐远的灵澈的背影,都令人心动。


而画面外,诗人目送的形象也令人回味不尽。


杳杳暮钟之声,或许触动了诗人的思绪。灵澈独归青山的背影,或许勾惹了诗人的归意。


一个是送者,一个是行者;一个是仕途失意的贬官,一个是云游四方的山僧。诗人或许并不为离别而感伤,因为他与灵澈同怀淡泊之心。这首小诗或许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它寄托着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主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鲁ICP备05024170号-1
技术运营支持: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服务邮箱:service@asred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632-5501722     举报邮箱:tzdjz@163.com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