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级索镇中心小学

>学校首页>菁菁校园>校园风采>内容详情

欣赏刘长卿的《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发布时间: 2024-12-17 20:21 发布单位: 滕州市级索镇中心小学 浏览量: 270 【公开】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代]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描写诗人登上吴公台所见到的萧瑟荒凉的景象,抚今追昔,抒发深沉感慨。此诗以悲壮苍凉的风格和悠远深长的意境深得后人赞赏。


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名将沈庆之所筑,后由南朝陈将领吴明彻重修为弩台,即弩箭发射台。



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陷入安史乱军之手,一直居住在洛阳的刘长卿被迫流亡,到了江苏扬州一带,才暂时安定居住下来。诗人秋日登高,来到前朝古迹吴公台,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下面逐句进行学习和欣赏。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首联写诗人于秋日登上吴公台,看到早已荒废的前朝古迹在凄凉的秋色里更显得破败不堪,感慨万千之余,不由得乡思满怀。


诗人的悲秋意绪溢满纸端。


“古台”指吴公台。


“摇落”即零落凋残,这里指吴公台已倾废。


“入”字被后人赞赏,它微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乡愁之苦。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颔联写吴公台上这座偏僻的寺庙里来人稀少,诗人隔水眺望着对岸高耸入云的青山。


“野寺”指吴公台上的一座寺庙,因位置偏僻,故称。


颔联这两句写景,一近一远。野寺是近景,云峰是远景,都是超然于熙攘尘世之外的所在,有一种虚静散淡的韵致。


这两句中清幽的风景似乎冲淡了诗人的愁绪。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颈联说,夕阳的余晖从吴公台上缓缓下落,仿佛很依恋的样子。空落落的林中回荡着阵阵清冷的磬声。


“依”是靠,在这里含有“依恋”之意,极有韵味,它赋予了“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仿佛夕阳也在为吴公台的破败而叹惋难舍。


“旧垒”指吴公台。


“磬”是寺中僧侣所用的打击乐器。


“寒磬”即清冷的磬声。“寒”字修饰磬音,则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触觉感受了,所谓通感手法。


“空林”形容秋天树叶脱落,林中空荡荡的样子。


这两句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意境。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尾联说,回忆南朝的往事令人惆怅,而滚滚长江却只管向前奔流不息,从古直到今。


“惆怅”点出了此诗主旨。诗人为历史的兴衰无常而惆怅,更为自己的坎坷人生而伤感。


“惆怅”即失意。


“南朝”指宋、齐、梁、陈,因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南朝事”指吴公台关乎到南朝的宋、陈两代事。


“长江独自今”令人想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



后人赞此诗既“工于铸意”,又“巧不伤雅”,“清辞妙句,令人一唱三叹”。



主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鲁ICP备05024170号-1
技术运营支持: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服务邮箱:service@asred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632-5501722     举报邮箱:tzdjz@163.com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