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学教育的新部署,全面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于2025年3月5日在滕州市英才学校召开了2025年全市科学社团建设暨电教信息工作现场推进会。
本次大会聚焦科学社团管理优化、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电教信息化融合创新三大核心议题,旨在搭建交流平台、明确工作方向,助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市竞技体校校长王伟、教体局电教信息科科长宋萍、副科长刘军伟,各镇街学区、市直及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局管学校相关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三百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走进英才学校“未来学园” 滕州英才学校秉持"立德树人"理念,以"尊重每一个生命"为核心,构建"融合社团"体系助力学生成长。依托华晨教育旗下"未来学园"优质资源,打造科技教育综合体——未来星科技学院,包含三大主题场馆:星智STEAM中心、少年重器大飞实验室、班墨奚科创工场。开发16个科技融合社团,整合跨学科课程,由研学导师与本校教师联合指导,为学校特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与会教师实地探访了未来星科技学院三大主题场馆。在星智STEAM中心,五大学科实验室与乐高编程、机器人创客等跨学科课程相映成趣,学生通过智能物联装置、编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少年重器大飞实验室的六大主题功能区中,无人机创客工坊、海疆船模体验馆等互动项目激发了师生对空天海洋探索的热情。班墨奚科创工场的七大实践空间里,3D打印、木工制作等工程类社团展示着学生的巧思,光影魔法屋的光影实验更带来沉浸式体验。现场演示环节中,学生娴熟的操作技巧与项目成果获得观摩教师一致好评,大家对英才学校的科技教育模式表示高度认可。 科技游园会上,火焰掌、空气大炮等互动装置与彩虹水膜、光影迷宫等科学展项交织成智慧盛宴。师生穿梭于炫酷声光特效间,感受科技与速度的碰撞。最吸睛的是学生自制的"自动浇花器""太阳能小车",这些凝聚课堂所学的精巧发明,展现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迸发的探索热情与创新思维。整个英才大院里科技感满满,完美诠释"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智慧赋能未来 科学教育发展建设新思路 全市中小学科学社团建设暨电教信息工作现场推进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召开,会议由滕州市电教信息科科长宋萍主持。 龙阳学区刘真标以《让科技之光照亮孩子未来》为题,聚焦乡村困境儿童,通过“校校社团联动+科技基地建设+科创赛事驱动”的“普惠+特色”模式,激发乡村学生科创潜力,培育了一批科技“达人”。 文化路实验小学张建芳在《博悟赋能 开物臻创》中系统分享“五维一体”科创教育体系:以理念引领生态重构,通过双轨课程、全域活动、四阶师资培养、沉浸式场域打造及成果辐射,构建全链条创新育人机制。 英才学校马露围绕“智创融合社团”实践经验,提出“政策—路径—成效—规划”发展闭环,通过跨学科融合课程与未来星科技学院资源整合,实现学生创新素养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双重突破。 三位代表的经验从普惠实践到体系化创新,为区域科学教育提供了多元化范本。 滕州市教体局电教信息科副科长刘军伟宣读了《关于建立中小学科学副校长和科学辅导员制度实施意见》,明确了“一校一策”科学管理体系,强化专业师资支撑,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制度动能。 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市竞技体育学校校长王伟在会议上强调,全市教育体系需以“科学素养提升”为核心目标,深化课程改革与科技资源整合,完善评价机制。他指出,教育既要传承传统智慧(如中医文化),又要与时俱进探索新兴领域(如反恐、汽车工业),推动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 针对科技创新,他提出需建立智能化教学系统,通过AI技术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强调数据驱动的重要性,要求各校结合实际探索差异化路径。 在师资建设方面,王伟局长呼吁构建“持续培训+跨区合作”的教师发展模式,未来教师需具备专业性与创新性,为教育改革提供制度保障。鼓励各方在坚守教育本质的同时,大胆创新实践,共同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科技教育成果观摩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