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荆河街道西关小学

>学校首页>信息公开>内容详情

2020年春季学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指导

发布时间: 2020-03-12 16:32 发布单位: 滕州市荆河街道西关小 浏览量: 1086 【公开】

第一章 防控工作体系机制

 

一、完善体系

成立党组织书记或校长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班子、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校长为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分解、任务落实和督促检查。有多校区办学的学校,各校区须指定防控工作责任人。

二、健全制度

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三方案九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学前准备工作方案、开学工作方案;联防联控制度,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三、跟踪督导

各学校应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督导组,深入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校园出入口等,实地检查人员管控、值班值守、健康检测、清洁消毒、饮食安全等情况,督促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四、联防联控

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鼓励采用信息技术支持防控体系建设,随时关注学生健康状况。建立与属地卫生监控部门(疾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公安机关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五、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建立疫情信息定期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人,及时按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送信息。

 

 

第二章 防控工作措施

 

一、开学前准备

 

1.制定预案。认真分析研判开学疫情防控风险隐患,组织编制开学工作方案、日常防控方案、应急预案、缺课补课预案、舆情应对预案等,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做到无预案不开学。

2.全面排查。建立教职员工和学生假期行踪和健康监测机制。对本校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全覆盖排查,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精准掌握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教职员工、学生的分布情况,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教职员工、学生在校内各年级、班级的分布情况,特别是要精准掌握每一名确诊及疑似师生的康复情况,精准掌握每个教职员工、学生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一人一案”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对有疫情高发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教职员工、学生,自离开疫情高发地区后,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达不到疫情防控要求的人员不得上班、上学。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精准安排学生,分年级、分班级、分期、分批有序返校,保证返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覆盖的健康监测、健康保护。

3.全员培训。开学前要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和疫情防控方案对全体教职员工提前进行疾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开展体温检测、清洁消毒、应急处置等培训,组织模拟演练。

4.宣传引导。发挥学校官网、公众号、教师群、家长群等平台作用,对师生和家长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动员其积极配合学校各项防控措施,增强自觉防控意识,提高个人防控能力,减少疫情期间外出,规范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聚会,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5.条件保障。测算并落实疫情防控所需物资和经费。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在校内各公共卫生间配备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正确洗手图示”,宣传指引学生学会正确洗手方法。提前储备好疫情防控应急所需物资,包括医用口罩、75%酒精、消毒溶液、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洗手液、肥皂、 胶皮手套、体温计、红外测温仪、喷雾器、应急药品等。学校应加强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联系,解决防控疫情所需设备设施、医务人员配备问题,做好疫情防控应对准备。

在相对远离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区域,设置相对独立的校内临时观察室,用以暂时留观身体不适的师生,优化工作流程、做好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6.清洁消毒。对办公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礼堂、体育馆、食堂、宿舍、浴室、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消除细菌、病毒滋生环境,全方位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不留死角。

7.饮食安全。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提前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开展安全操作培训,体检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8.教学准备。通过网上教研、视频会议等方式,组织教师备好课,针对延迟开学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开学后教学计划。统筹做好延误学时补充、教师教学工作补位、学生居家学习辅导等教学安排。


 

二、开学组织

 

1.开学决定。根据枣庄市教育局和滕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确定具体开学时间并向社会公布。各中小学校不得提前开学。

2.返校组织。开学前在校区驻地满 14 天且无异常情况的师生员工可正常返校。根据管控和服务能力确定报到学生人数和批次安排,组织教职员工、学生,分年级、分班级、分期、分批错峰返校。初中和高中毕业年级、寄宿制学校可优先安排开学。

3.返校管理。对重点关注的师生员工建立专人负责的健康监测名册,不漏一人。对未按时到校的,第一时间查明原因。发现未按照要求居家隔离、自行提前返校的,应予劝返,决不允许带病返校。对拒不服从管理的,一律严肃处理。

4.出入管理。加强校内人员管理,严格教职员工进出校园, 实行学生外出审批制度。对校内居住的非本校人员,学校应参照校内教职工要求管理。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学校,确需入校的要实名登记备案,逐一检测体温,对体温超过 37.3 度的禁止入校。

5.上学放学交通。师生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或乘坐私家车上学。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须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6.正确佩戴口罩。返校途中若出现口罩潮湿或使用时间达到4小时等情况,应及时更换并将使用过的口罩放置有盖垃圾桶内。摘除口罩后,应立即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时间为15-30秒;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擦拭,时间大约为20秒。

师生在教学、办公区域内应佩戴口罩,并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乘坐电梯时全程佩戴口罩,尽量保持距离,如乘坐时触摸过电梯部件(如按钮或扶手等),出电梯后应尽快洗手或进行手部消毒。

学生放学途中应规范佩戴口罩,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将使用过的口罩放置有盖垃圾桶内,立即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时间为15-30秒。用75%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钥匙、文具、水杯等随身物品,把外套放到通风处。

7.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返校途中请勿用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接触水龙头、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键、柜台、话筒等物品后,应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时间为15-30秒。

8.通风消毒。学校应保持教学区域环境整洁,定时通风换气(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每日定时(一天4次)对电梯、楼梯扶手进行清洁、消毒。

9.减少聚集。返校日,提前告知师生全程佩戴口罩。教室内活动时,学生间应尽量保持较大距离。学校应尽量避免组织开学典礼等大型集体活动。

 

三、开学后管理

 

(一)学生防护知识

 

1.上学之前。准备上学前,家长认真为学生测量体温,在《学生每日体温自测表》上详实填写数据及签字,督促学生将表格带到学校。若体温超过37.3℃,请勿前往校园,可在家观察休息并主动向老师请假,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2.上学途中。上学途中,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或乘坐私家车。如乘坐校车,上车前配合护导员进行体温检测,若体温高于37.3℃则不得乘车,由家长接回观察休息,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校车内务必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上学途中确保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不去其他场所。

3.进入校门。到达校园门口,自觉上交《学生每日体温自测表》,体温正常可入校园。进入校园后,建议主动到卫生间洗手。

4.进入教室。到达教室门口,主动接受老师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可入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同学间对话保持安全距离,必要时注意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加餐前、饮奶前、如厕后等按照七步洗手法严格洗手。

5.课间休息。课间休息,建议佩戴口罩,同学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性玩耍,控制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课间休息后注意走廊消毒。学生课间去厕所应避免聚集,如厕时应尽量保持较大距离。

6.食堂用餐。食堂用餐前,根据正确的洗手方法规范洗手,采用分散用餐,避免面对面用餐,杜绝同学聚集。各学校餐厅每日应进行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应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各类生食。同学们在取用自备餐具时注意避免餐具污染,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7.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尽量选择独立空间或场地开阔的户外运动,不参加如篮球等与他人接触频繁的运动。

8.放学回家。离开学校时,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放学后直接回家,不在外逗留,不去其他场所。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书包和钥匙等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保持室内经常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同学间互相串门。

9.学校寄宿。学生公寓是同学们返校后的首要室内落脚点,具有停留时间长、高度集中、密切接触多等特征,加之返校期间学生来自不同地方、返校途中接触人员较多、乘坐交通工具多样等情况。初次进入学生公寓时,积极配合做好随身物品的消毒、体温测量、相关信息登记等工作后再进入公寓。注意及时洗手,建议更换外衣后接触床铺。

10.心理调控。面对疫情,学生如果感觉有些紧张、担忧,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可以通过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冥想放松进行调节。要充分享受与父母沟通交流。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计划,发挥爱好特长,通过充实有趣的生活保持良好心态。

 

(二)教师防控知识

 

1.任课教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课堂上科学规划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等教学设计,尽量减少学生课堂上的长时间面对面讨论活动。上课期间,任课教师及学生需佩戴口罩,任课教师与学生交流时保持安全距离。课间及时开窗通风。

2.批改作业。批改作业前、后及时洗手,保持作业本的干净与整洁。面批面改时间不要过长,师生需佩戴口罩,面批面改一次一名学生。

3.健康监控。疫情防控期间,每天追踪师生健康状况。班主任引导家长负责每天早晚各1次测试走读学生体温并在体温报告单上签字。班主任每天对缺勤、迟到及后续返校的学生,逐一登记、核实原因,及时补测体温。教职工坚持每天自测体温2次。对体温超过 37.3 度的,应及时就诊并向学校报告。

4.班级消毒。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拭干净。讲台、课桌椅、门窗、开关、门把手、洗手盆、水龙头、台面等高频接触的部位可选用擦拭、喷雾的方法,一般选择有效氯浓度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消毒时间宜选择中午和晚上放学后进行,室内消毒时不可有学生在场。

5.空调消毒。立柜式空凋、壁挂式空调及吊顶式空调按时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空调新风系统正常使用时,若出现疫情,不要停止风机运行,组织学生有序撤离后,对排风支管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后断开新风排风系统,同时进行消毒。新能源风机供热系统按时对送风口进行消毒。疫情防控期间,建议暂停使用中央空调。

6.课后服务。教师应每日统计掌握参与课后服务学生身体状况,关注参与课后服务学生活动情况,及时与学生入校体温进行对比,第一时间防范到位。

7.心理调控。建立正向积极心态,对政府的防控举措充满信心,并将正能量辐射到身边亲人、家长和学生;减少疫情过度关注,照顾好自己,坚持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将注意力转移到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学习放松技巧,了解相关心理调节的方法,通过深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和冥想放松(正念)等方法帮助平复情绪,释放压力;关心学生心理状态,同时与其他任课教师协调,利用网络微课等网络形式向学生宣传心理疏导的知识和方法。

 

(三)校园防护管理

 

1.上好开学第一课。学校要在开学后及时对所有在校生上一堂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宣讲课,重点宣传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同时,在校区显著位置设置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栏,提升学生和教职员工疫情防控意识。

2.做好健康监测。学校应密切监测学生的健康状态,每日两次测量体温,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填写健康卡,不允许带病或未解除医学观察人员上学。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健康检测并及时向学校报告情况。对出现可疑症状的学生,学校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在卫生部门人员开展工作之前,学校应将可疑病例隔离在观察区域,并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保持手卫生,与他人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

在校门以及图书室、教室、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入口处设置手持式红外额温仪,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校门入口设置红外热成像仪。

学校应加强值班值守,按要求及时报送疫情防控信息。

3.强化宿舍管理。学校应对学生宿舍实行专人负责制,保持学生公寓及公共区域清洁,定期消毒,做好记录。对学生发放卫生习惯手册,做好引导;宿舍出入口应安排人员查验学生信息,控制进出人流。住校学生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接触不相关人员。外出应规范佩戴口罩。

4.严抓餐饮安全。严格餐饮从业人员管理,食堂工作人员每天岗前必须进行体温测量并保留检测记录,作业中必须统一佩戴手套、帽子和医用口罩。食堂采购人员、送货人员和查验人员在工作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加强与集体配餐单位联系,督促落实送餐到校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个人卫生防护。

严格食堂进货渠道管理,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严格卫生清洁,食堂要配置消毒洗手液、肥皂及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餐具严格按规定消毒和保管。加工环节严格生熟分开,疫情存续期间禁止提供即食生菜。

严格就餐管理,实施错时下课、错时就餐、拉开餐位距离, 采取分餐、打包、送餐等多种方式,减少聚集用餐。公共餐具和饭菜统一由工作人员分发,禁止自行取用。

5.加强体育锻炼。学校应引导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学生应坚持做好课间操,适量活动,保持身体健康。

6.增强卫生防护。指导、督促学生在触摸公共物品、餐前便后使用肥皂(洗手液)用流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 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禁止随地吐痰,防护口罩废弃物以及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放入学校专设的垃圾废弃桶。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保障充足睡眠,均衡膳食营养,避免过度疲劳。

学校应保持教学区域环境整洁,定时通风换气(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对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电梯等公共活动区域,应加强通风、清洁、消毒,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等。

门卫、保洁等从事校园安保、清洁消毒人员要每日按时更换防护用品,必须佩戴口罩,穿工作服,工作服要每日清洗,如被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

7.控制集体活动。学校应尽量避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暂不组织社团的聚集性活动,必要的小型会议应控制时间,定时开窗通风,全程佩戴口罩,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会议结束后对场地、家具进行消毒。

8.及时补充防控物资。学校及时核查、补充疫情防控公共物资,如体温计、消毒用品、洗手液或肥皂、垃圾袋等,确保物资充足。

 

 

 

四、疫情处置机制

 

1.应急处置。如有师生员工被确定为疑似病例,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配合疾控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并做好相关后续工作。

2.信息报送。坚持 24 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疫情防控期间,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3.舆情应对。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加强舆情研判,及时做好舆情应对,快速处置,及时回应师生和社会关切。

4.责任追究。对不按照要求进行报告、隔离的,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对隐瞒病情、缓报、谎报的,疏于管理或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三章 校园卫生清洁消毒知识

 

学校室外环境应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清洁一次;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

室内场所如办公室、食堂、图书馆、活动室、宿舍等应每天开窗通风 2 次以上,每次 30 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通。教室可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开启教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每日至少开窗 2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同时采用紫外线灯定期照射消毒,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新型冠状病毒对几乎所有的消毒剂敏感。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高温 56℃ 30 分钟),75%乙醇、苯扎溴铵、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开学前一周内学校对所有室内公共场所集中开展消毒;开学后在疫情存续期间,加强校园室内公共场所的日常预防性消毒。校园内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或有聚集性发热病例时,应及时与属地疾控部门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一、日常预防性消毒

 

(一)室内空气消毒

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 l 小时,每天一次。

2.空气消毒机消毒:可采用紫外线循环风、高压静电循环风等类型的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提倡有人条件下开启使用。

3.化学试剂消毒:房屋经密闭后,以 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 30 至 60 分钟。

(二)室内空调滤网

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 250mg/L-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三)地面、物体表面消毒

用擦拭、浸泡或喷洒法进行消毒。可用有效氯 250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 30 分钟;在物体表面喷洒消毒液时,喷洒液体量以喷湿为度,作用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

使用过氧乙酸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配戴口罩及橡胶手套,皮肤及粘膜不得直接接触消毒剂,防止腐蚀皮肤。消毒区域应无人,防止因消毒液气溶胶刺激损伤呼吸道粘膜。喷洒消毒后密封30 分钟后开窗通风。使用健之素泡腾片时除上面注意事项以外应注意不得和洁厕灵等酸性物质混用,以免产生有毒气体。

(四)集体食堂厨房的清洁消毒

食堂(餐厅)每日消毒至少 2 次,每餐结束后,要对餐桌、椅进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 250mg/L-500mg/L 消毒液擦拭,作用30 分钟后,清水擦净。用清洁剂如洗洁精清洁各种厨具餐具表面,并用清水冲洗干净,保持卫生。厨房地面可用有效氯 250mg/L-500 mg/L 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 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注意事项同上。

(五)集体食堂餐具消毒

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热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 100℃ 作用 10 分钟;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 120℃ ,作用 15-20 分钟;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 85℃ ,冲洗消毒 40 秒以上。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 250 mg/L-500 mg/L )浸泡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餐具消毒后应注意保洁。

(六)卫生间的消毒

可用有效氯浓度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密闭 30 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洗手池、便池等每天至少清洗并消毒1次;不同场所的抹布、拖把要专用并有标记,不要混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每天至少消毒 1次。可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 30-60 分钟。卫生间地面、墙面可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拖地或擦拭消毒,作用15-30 分钟。

(七)校车的消毒

无空调的校车应开窗通风,有空调的校车到终点后应开窗通风;校车内座椅、扶手、吊环等物体表面的消毒参考(三);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 250mg/L-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 30 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无窗密闭的校车,可在人员清空后用移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l 小时,或可用有效氯浓度250mg/L-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开启空调外循环通风换气。

 

二、随时消毒

 

学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患病学生应立即隔离,学校保健医生立即上报属地疾控中心,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一)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二)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消毒方法可参考如下:

1.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 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方法可参考日常性消毒。

2.疑似病例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应急呕吐包覆盖包裹,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 I0000mg/L 含氯消毒剂至湿润。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 2000mg/L 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 2 米,作用30分钟建议擦拭2遍。

(三)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3遍的擦拭消毒。

 

三、终末消毒

 

发现疑似病例送至医院送院治疗后,学校环境应及时由属地疾控机构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2015)组织进行终末消毒。

 

四、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

 

(一)手消毒剂

多为含酒精、过氧化氢或复配成分的免洗消毒剂,取适量的手消毒剂于手心,双手互搓使均匀涂布每个部位,作用时间1分钟。

(二)75%乙醇

常见酒精有 75%和 95%两种浓度,75%的酒精可用于消毒,95%的酒精用于酒精灯或者清洁镜头等,消毒效果不如75%的酒精好。75%的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因有较强刺激性,不可用于黏膜和大创面的消毒。直接使用不再稀释。

(三)碘伏

药店购买的碘伏一般为 5g/L(W/V),可直接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

(四)84 消毒剂

84 消毒剂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可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织物、血液、排泄物等的消毒。

浓度为 250mg/L-500mg/L 的 84 消毒剂,可用来对桌面、台面等一般物体表面进行擦拭,也可用来拖地或者浸泡织物。以浓度为 5%(±1%)的 84 消毒剂为例,可用普通矿泉水瓶(500ml) 取 2 升水(4 瓶),倒入水盆中,再加入 2 满盖(约 16 ml)84 消毒液,有刻度容器的使用刻度容器量取液体会更准确,适当搅拌均匀,即可用毛巾或抹布浸湿后擦拭台面或浸泡物品,作用 15- 30 分钟以后,台面可再用清水擦拭。

消毒可能被血液或排泄物污染的部位时,可使用 20000 mg/L 的 84 消毒剂直接覆盖或者浸泡。配置时以浓度为 5%(±1%)的84 消毒剂为例,可用普通矿泉水瓶(500ml)取 1.5L 水(3 瓶),倒入水盆中,再加入 1 瓶 84 消毒液,混匀后使用。

(五)过氧化氢消毒剂(双氧水)

日常消毒用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双氧水具有氧化作用,常用浓度为 3%,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纯净水清洗一下可缓解灼烧感。

特别提醒:配制好的消毒液不可再与其他消毒或清洁用品(比如酒精、洁厕灵等)混用,这样既不能增强功效,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应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第四章 口罩防护知识

 

一、如何挑选口罩

 

(一)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挡70%的细菌,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无法防霾。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二)N95医用防护口罩,可以阻挡95%的细菌,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霾。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三)普通棉布口罩,只能阻挡36%的细菌,它的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毛线、帆布及绒等,由于材质本身不够致密,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目的。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在预防呼吸道感染时均不推荐。

(四)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既要加强防护又不过度防护。在室内办公的教师以及集中学习和活动的学生、儿童,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儿童选用性能相当的儿童型口罩。

 

二、如何使用口罩

 

以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为例:

(一)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接触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

(二)分清楚口罩的正、反面、上、下端后,先将手清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三)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覆盖住鼻子和下巴。

 

第五章 七步洗手法

 

一、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在传递作业前后、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在制备食品之前中后、吃饭前、上厕所后、手脏时、在接触他人后、接触过动物之后、外出回来后。

二、正确洗手需掌握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搓五下)。

第五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搓五下。

第六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第七步,摩擦手腕,然后彻底冲洗。

 

第六章 新冠肺炎健康教育常识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

二、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三、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四、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一)咳嗽、打喷嚏或说话;(二)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五、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一)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二)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六、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七、对新型冠状病毒密切接触者的注意事项

所有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有接触的人(包括未进行有效防护的医护人员)都应该有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要依法配合医疗机构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医学观察,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要马上联系负责观察的医生。

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九、高发传染性疾病有哪些

(一)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二)消化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三)直接接触传染病: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四)寄生虫病:蛔虫病、蛲虫病。

十、高发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

(一)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二)接种疫苗。(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四)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五)生活有规律。(六)衣、食细节要注意。(七)正确、彻底进行消毒。(八)及时就医。

十一、何时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现:(一)发热 (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二)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十二、就医时注意事项

(一)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二)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三)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四)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五)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六)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技术运营支持: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88928653     举报邮箱:jubao@asredu.com
版权所有: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Copyright© 2023 tzjtzy.cn.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24170号-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