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滕州二中

>学校首页>教学科研>文苑笔耕>内容详情

小说的叙述语言宜简明有意蕴 ——对小说《百合花》语言的思辨性阅读

发布时间: 2023-12-05 16:01 发布单位: 滕州市第二中学 浏览量: 205 【公开】

小说的叙述语言宜简明有意蕴

——对小说《百合花》语言的思辨性阅读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      张善存


 

【摘 要】《百合花》以战争为题材,全文5800余字,围绕护送“我”去包扎所约2000字,作者在关键处泼墨式地刻画了通讯员与新媳妇的人物形象,以突出他们美好纯洁的品格;同时又在关键处留白,用欢快明朗的调子表达了战争时期的人情和人性之美。然而,细读小说中的叙述性语言,不难发现有的地方语言表达尚不够简练,某些抒情、议论可有可无。倘能由此入手引导学生品读领悟,当有助于提升语言素养,提高思辨能力。

【关键词】《百合花》;叙述性语言;可删语句(段);简明有意蕴

 

首发于1958年《延河》第3期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以及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用作者的话说,这是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说到《百合花》的语言风格不论其叙述、描写,还是对话、抒情,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是一篇“非战争化的战争小说”。特别是几个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例如小说第28段,写到借被子被拒时,小通讯员说:“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这两句话表达小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的不满,也为下文他得知真相后的自责自怨埋下了伏笔;其中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在女同志面前羞怯、不善言辞的窘态,与前文的形象互相照应。

再如第9段到17段,写“我”与小通讯员的对话内容——

“在家时你干什么?”

人拖毛竹。

“你多大了?”

“十九。”

“参加革命几年了?”

“一年。”

“你怎么参加革命的?”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来的。

一问一答之间,小通讯员的出身、年龄、身世都作了交代,同时又揭示了他舍己救人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其中的“帮”字,点出了通讯员的阶级地位和生活境况,“跟”则表现了他的思想觉悟和自觉的革命要求。

这样写的话简约明了,表达二人性格特征及相互关系,恰到好处。倘若非要再加些其他内容,比如第11段对小通讯员在家乡扛毛竹的联想,可以再浓缩简练一些;而第16段问句后的“我问到这里自己觉得这不像是谈话,倒有些像审讯。不过我还是禁不住地要问”,语义上说其实已非必要。

遗憾的是,像这样不够简明的地方,文中还有多处,尤其是其中的叙述性语言。越是深入品读,越不难发现这篇小说在叙述性语言上存在着重复啰嗦,甚至画蛇添足的地方。比如:第30段中的“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其中的“这媳妇长得很好看”显然是不必要的。再如第11段的最后一句:“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虽说是对上文扛青竹、拖毛竹情形的概括,其实文字本身已能说明这个意思,这句感慨实无必要。

而文中的这类情况不止一处,这与我们平时要求学生作文时语言表达要简明不罗嗦是有出入的,语感强的同学对此难免存有阅读困惑。有感于此,笔者在课堂上有意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小说的语言,然后交流探讨,发现还有如下段落中的这些表达,基本都是可以删掉,或不必说出的,或可更为简明。特列表如下:

所在段落

可删语句(段)

理由或看法

8段

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

该句所表达的意思第2段已有交代,第6段也有暗示,无须再著一笔。且其后又有通讯员腼腆、羞涩性格的具体表现,如“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局促不安……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已无必要。

22段

意思是在催我动身。

不写此句,也能表达这个“意思”。

23段

这是我的不是,人家走路都没出一滴汗,为了我跟他说话,却害他出了这一头大汗,这都怪我了。

上文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这个细节足以说明问题,恰到好处;再著此一笔,旁逸斜出,反觉累赘。

25段

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

下文我问清了卫生员……”,分明已作解释,该句赘余。

27段

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

上段写到“我”已写了三张借条,而他两手空空,故有该段“怎么,没借到?”之问,仅以“我有点惊奇地问”一句即可表达这层言外之意,著此一笔,“惊奇”一词则淡而无味。

30段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

文中的肖像描写,已不言自明,该句赘余。

33段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

下句这原来是一条……百合花”已足以说明原因,且第35段还有进一步解说,此句赘余。

35段

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前文已交代通讯员也皱起了眉……”,再说“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便显得多余,该句可删。若想保留通讯员边走边说话的神态,联系第36段的说话内容,此处不妨改为“‘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如此直接转向对话内容,上下文衔接更紧密自然,且合乎生活逻辑。

43段

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赘余。

46段

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赘余。

49段

我拿着小本子,……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从内容看,本段有点旁逸斜出,因为第48段已交代“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与第50段对战斗情况的叙写衔接自然紧密。该段详写“我”登记伤员信息的情况,无疑会使小说情节松散;删除该段并不影响情节的连贯性,也不影响主题表达。若要保留,不妨叙述再简略些。

59段

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末段有照应上文的作用,但无需点明白色百合花被子的象征意义,没有该句表达会更含蓄有味,读者并不难体会出来。

 

认真说起来,这些语句(段),也并非完全不必要,否则作者也不会写进文中;作者当初自有其考量,我们认为这些内容可有可无,不过是一种文本解读角度,一孔之见而已。这些语句(段)有之似无不可,意思好像表达得更完整周全,作者落笔时也许正出于某种表意周全的考虑,唯恐读者理解不到位。殊不知,无之更简约,正如上表所分析,删除(减)后小说的言外之意更含蓄,意蕴更丰富,能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思考填补空间,可读性当更强。

世界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曾讲:“您知道应当怎样写才能写出好小说吗? 在小说里不要有多余的东西。这就如同在战舰甲板上一样:那儿多余的东西是一样也没有的——在小说里也应该这样做。 ”(拉扎烈甫斯基《安·巴·契诃夫:个人的印象》。所谓“多余的东西”,当然包括语言文字,短篇小说因为篇幅所限,不仅不该有此类“有多余的东西”,反而应力求言简意丰,以一当十的艺术表达效果。那些婆婆妈妈、拖泥带水的叙述语不要也罢。

这当然需要作家有深厚的写作功底,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还得有相当打磨锤炼的功夫,虽不至于“字字看来皆是血”,但“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苦功还是需要的。而本文的写作,据作者自己讲并不复杂曲折,“我在确定小通讯员的性格、特点的同时,就出现了一个女性的‘我’,来串起整个故事。在写的过程中,又生出与小通讯员同乡一节,来补充写出他在家乡做老百姓时期的可爱形象,用中秋的一轮明月,来暗写他儿时的生活情景。当时,我就想得这么简单,干得也很利索,很快就写了出来,连抄带写大概用了一个星期。”(茹志娟:《我写〈百合花〉的经过》),或许正因为缺少了点更加缜密的构思和字斟句酌的功夫,致使文中出现了某些不够凝练简捷的叙事语言,在所难免。

这篇小说当年获得茅盾先生好评:“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茅盾:《谈最近的短篇小说》),认为它“清新、俊逸”,但这应是就其整体风格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未明指语言特征。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必修上册》,第12页)认为它“心理刻画细腻”,“细节描写生动”,实际说的是写作手法,对其语言特点的分析语焉不详。

小说固然是讲故事的艺术,说到底也是一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创作构思的艺术,因为故事是通过语言文字讲述的,从什么视角,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词汇,使用怎样的句式及组合结构,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作者的写作风格,而“风格即人”(布封语)。读者当然也可以借助语言文字认识作者,体会其写作特色,进而更好地走进其更多作品。所以我们说,品读语言,就是在品读一个作家,品读一个人,读得多了,理解认识得深了,自然不难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素养。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最终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运用和思维表达能力的,从语言开始,才能更好抵达。

我们认为,好的小说不仅以故事生动和人物鲜明取胜,简明、洗练、准确而富有意蕴的语言同样构成其品质,当详则详,该简则简,可有可无不妨留白,正如清人华琳在《南宗抉秘》中所说:“凡文之妙者,皆从题之无字处作来,凭空蹴起,方是海市蜃楼,玲珑剔透。”不写之写,跌宕有味,说得太满,反而不美。

疑义相与析。作家创作难免受具体生活时代的影响,我们当然不应苛责前人,更不能以今天的标准相要求。以上个人浅见,愿就教方家!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素养提升有效路径的探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2023JXY454

      

                                             2023.10.8.

本文已发表于《语文报·高中教研版》2023.11】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技术运营支持: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88928653     举报邮箱:jubao@asredu.com
版权所有: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Copyright© 2023 tzjtzy.cn.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24170号-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