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他文章
收获!收获!收获!
发布者:刘勇发布时间:2021-05-11 22:18:39阅读(34190) 评论(0) 举报
收获!收获!收获!
——著名语文教育家余映潮高效阅读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滕州市洪绪中学 刘勇
“收获!收获!收获!”——这是2021年5月8日,著名语文教育家余映潮老师在滕州市滕南中学的观摩课《一滴水经过丽江》结课时,屏幕上打出的、学生共同喊出的心声,成为了震撼全体在场听课老师的最强音。如果说心得体会,这也是我最想说出的感悟:“收获!收获!收获!”
收获一:板块式结构,思路明晰单纯。
余映潮老师今年75岁,慈祥儒雅,容光焕发,课堂教学中透射出来的教育智慧和语文理趣,让人肃然起敬,钦佩仰止感顿然而生。他的“板块式”课堂结构,层层渐进,环环相扣,思路明晰,丝丝入心,简洁单纯,回味无穷。一篇篇复杂的课文教起来,是那么的简单、纯净,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而且带给学生的都是“一块一块的干货”。他的“高效”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实实在在。课堂本质朴素而不花哨,文本特质精准而又独到。没有目标展示和解读,而教学时刻不离目标;没有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语文活动;老师没有板书,而学生时时在课文批注;没有碎问碎答,甚而不问,而学生的思维时刻得到训练;没有所谓的“政治尾巴”,而学生得到的既有文学审美的情趣,更有语言文化的传承。
余老师认为,高效教学最可靠的形式之一就是“板块式”教学思路,即思路清晰,教学有序,表现出“一块一块地来落实”的教学形态。每个板块都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实际教学中,“板块”组合的形态、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意与审美意识。
他上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有四个板块。收获一:一种学法——利用“阅读提示”助读法。收获二:大量短语——高雅语汇的积累。收获三:有趣发现——课文“由 写到 ”话题展示。收获四:微文写作——利用课文片段拟写小标题。一节课下来,没有冗杂的碎片问答,没有烦乱的小组合作,思路清晰,训练目标明确,课堂干净单纯。
这与我们目前全员练兵的新课堂达标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文本特质到学习目标,从学习任务到评价任务,从任务一到任务三,一块又一块的“板块”式教学,正与余老师的教学思路不谋而合。只是我们又增加了诸如“目标引学——小组竞学——评价促学”等模式上的成分,这也不足为奇,用好了才足以为奇呢。
余老师说,板块设计可以从不同角度有序安排几次呈“块”活动:从“线条简洁”的思路设计板块,如《中国石拱桥》;从“语文活动”角度设计板块,如《卖炭翁》;从“学法实践”角度设计板块,如《记承天寺夜游》;从“能力训练”角度设计板块,如《台阶》;从“课型创新”的学生实践角度设计板块,如《苏州园林》;从“情景生动”角度设计板块,如《大自然的语言》;从“单元复习”角度设计板块,如“七(上)第三单元”。这些非学思敏捷之人而能设计出来,足以催动我去深刻领会,学其形,悟其神,践其行。
收获二:“主问题”设计,品读细腻深入。
高效教学最可靠的形式之二就是“主问题”活动形式。余老师警示说:“主问题”实质上就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任务与抓手,是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提问、问题、话题、任务、活动,意义在于引领所有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实现集体训练,并达到“无问”的教学境界。余老师给《一滴水经过丽江》设计的“主问题”是:有趣发现,课文“由 写到 ”。在“学法点示”中,余老师认为这是有足够力量的阅读抓手。诚然,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查找中,经过“线索”“踪迹”等提示,有了以下发现:从古代写到现代,从玉龙雪山写到金沙江畔,从雪写到一滴水,从高写到低,从自然景物写到人文景观……余老师一一进行了理趣性的书面语评价;随后,老师有效地进行了规范与提升:由远而近,由略到详,由想象到现实,由概写到细写,由高山到城市,由街上到人家,由城内到田园,由白天到晚上……并当堂让学生齐读两遍,巩固积累下来。举行讲座时,余老师又列举了诸如《散步》《海燕》《变色龙》《孔乙己》《孙权劝学》《狼》《梦回繁华》《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等大量不同文体的案例,由感性到理性,进行了“主问题”设计技巧的解读与辅导,真的是受益匪浅。
“主问题”的设计往往与“整体感知”紧密相连的,然后形成“问题串”,重点强调,难点突破,从而带动全篇学习。在《白杨礼赞》的教学实践中,我曾设计过符合余老师这种要求的“主问题”: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是“赖以生存的景美——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自身的形美——挺拔而力争上游,具有象征意义的神美——坚强不屈的伟丈夫”,从而牵动全篇的学习。再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设计“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为什么是我的趣屋”的“主问题”;《社戏》可以设计出“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的“主问题”,在阅读赏析出平桥村具有“自然之美”“故事之美”“人情之美”之后,全篇小说自然完备而又巧妙地就学习完了。《壶口瀑布》用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作为“主问题”,更不失为阅读全篇的“总抓手”。
余老师说,没有深刻精美的教材研读,一定没有好课。精读需要老师的智慧,需要老师理性创新,需要老师的课文解读素养。然后设计出具体可操作的语文活动,课堂教学才能高雅起来,才能高效起来,才能朴实起来,才能美好起来。——这将成为我语文课堂教学不懈的追求、不停的超越。
收获三:诗意手法,课堂积累丰富。
余老师的课有“语文味”,学生进行的是“语文活动”,师生之间是规范的书面语对话与交流,更是诗意浓厚的文学语感培养与训练,这都离不开课堂之上学生丰富的积累。所谓“诗意手法”,就是灵动的、有创新的、有情趣的,但又很实用的教学手法。余老师趣教趣学的手法有很多,如“课文集美”“角色演读”“变形阅读”“想象扩写”“探究发现”“成语印证”“美点追踪”“文中说‘有’”“纵向品析”等等。余老师在上《登幽州台歌》时,教给学生“简洁点评法”,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一”,用两个四字短语,概说评点这首诗。在老师出示了“登高远眺,吊古伤今”的板样后,学生便有了“诗意”的生成: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登高望远,心生感慨;登台赋诗,悲叹古今;登楼远眺,悲从中来;赋诗抒怀,感慨万千。在学生展示、教师点评之后,又安排了批注活动:极目苍茫,思接千载;直抒胸臆,慷慨悲歌;时空背景,孤寂情怀;气势宏大,风格沉郁。——这就是余老师运用诗意手法让学生丰富积累的高效学习活动。
在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中,我都在课的最后让学生给课文拟写两句对联式的诗句,上句一般是用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图景和事件,下一句一般是抒发了什么情怀或表达了什么志向。我想这与余老师的诗意教学手法有相通之处。比如《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民风淳,和平安宁大理想”,比如《小石潭记》的“小石潭凄神寒骨,写美景以乐衬忧”,《核舟记》的“奇巧王叔远,灵怪桃核舟”,再比如《关雎》的“关雎荇菜左右采,淑女窈窕友乐怀”,《式微》的“式微胡不归,露泥君之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三秦五津地,送别旷达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洞庭波撼岳阳城,舟楫垂钓出仕情”等等。课堂上,教师层层铺设,营造诗与歌的氛围,引发学生学诗的兴味与写诗的潜能;学生则兴味盎然,乐此不疲,在斟字酌句过程中学会了遣词造句,凝练语言。随着一句句文绉绉诗句对联的预设与生成,一个个扭捏捏的课堂小诗人便脱颖而出。我还总结了“模仿套格式”“提取关键词”“点化抒情点”等三种写作方法,发表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教育家》杂志上。训练学生写诗、拟对联,是提升文言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如今,我以对联升华古诗文教学,学生渐行渐入佳境,因为语文不只眼前的试卷,更有诗与远方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