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其他文章
杨卿桦:论内卷化教育
发布者:刘勇发布时间:2023-07-11 15:07:40阅读(6959) 评论(0) 举报
【初升高作文二题】
1.请以“从俄乌战争到贵州村超”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在800字以上的文章,不能写成诗歌和戏剧。
2.现在的教育是怎么啦,都“卷”成这样了,再这样下去,不是家长疯就是孩子疯。小学生期末考试一完就各种补课,一刻不停歇。初中、高中就更不用说了,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做不了。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没有时间游戏,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以后这些孩子长大了,让他们回忆童年有什么美好,可能都说不出来,因为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中考、高考的分数线越来越高,家长们越来越焦虑,孩子们压力越来越大,说好的减负呢?怎么越减负担越重呢?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和戏剧之外。
论内卷化教育
九(3)班 杨卿桦
自2020年“内卷”这个词出现以来,医疗、养老、房价、职场工作、婚姻恋爱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便都沾染上了“内卷”。现在,就连触及国家未来的教育也卷入其中,中国式教育成为典型令人诟病。教育内卷是一种无序而有害的恶性竞争。
我们身边最形象的例子就是高考,衡水模式的“高考工厂”是其主要代表:“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衡水模式放在个人奋斗中,的确不失为一种有用之法,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模式对整个教育生态的打击是巨大的,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它带给广大师生更多的是痛苦。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教育内卷的大背景下被越来越多的高中院校所采用。不论衡水的学生多么努力,可各大学的录取名额有限,所以他们的努力没有创造多少价值,但他们非但没有“放弃”,而是变本加厉内卷。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亦是如此,这四省加在一起甚至凑不齐四所“985”,三百四十三万高考生唉声连连,这才掀起了“云”建“山河大学”的热潮。
紧随高考内卷后的是中考内卷。由于我也是今年的应届中考生,对这件事我深有体会。考题虽算不上难,却越来越偏。上课学的不考,考试考的没学,用网上的话说就是“教材讲了一滴水,考试却考太平洋”。这就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无法获得成功的喜悦,甚至感觉听课都是多余,所以我身边的一些同学走入了“摆烂”“躺平”的行列。而且分数线也只升不降,很多同学因此无缘自己的第一志愿学校。
一个一二年级的孩子考试得了99分,他眼巴巴地等待着父母的欣慰与赞许,可换来的却是“那1分让你吃了吗”“你看看人家隔壁小明,人家……”的一盆冷水。父母总喜欢拿我们和其他孩子比较,好像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才是最好的,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得不到他们的喜欢。
抖音上有视频调侃道:“刚出生的宝宝离高考还有6932天,要抓紧备考了。”其实内卷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才三四岁的孩子放学要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周末更是闲不下来,父母却声称“一切都是为你好”。我作为儿子也能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但你们也用不着这么卷吧。最怕的不是花了钱没有效果,而是花了钱却让孩子变成了木偶、工具人、书呆子。教育原本是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可这样的方式却使教育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教育有病,凭什么让学生吃药?我们也需要放松,需要做喜欢做的事。为什么这几年青少年的自杀率明显增高,我觉得这是所有父母都该思考的问题。
教育内卷是当代学生的悲哀。说好的“减负”,结果越“减”越“负”。一线的老师们永远没有发言权,脱离教学工作的“砖家”一直都在瞎指挥。总而言之,是中国教育的方向搞错了,老师迷失方向,学生不知所措,家长也跟着焦虑。
我认为其原因有六个。一是我国存在独特的中高考制度,竞争不可避免。二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老话说“物以稀为贵”,所以大家都想争最好的资源。三是思想顽固,我国的传统文化里有“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思想,更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四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唯一的孩子成为天才,必须上名牌大学。五是中产阶级的出现,孩子不输,自己的地位就不会丢。六是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教育内卷的根本起因是人人都想当精英,这从概率学上来说是不可能的。希望内卷尽快结束,让中国学生“歇一歇”。